<output id="i5pbu"><legend id="i5pbu"><strong id="i5pbu"></strong></legend></output>
        1. <b id="i5pbu"><tbody id="i5pbu"><label id="i5pbu"></label></tbody></b><rt id="i5pbu"><optgroup id="i5pbu"><acronym id="i5pbu"></acronym></optgroup></rt>
        2. <cite id="i5pbu"><span id="i5pbu"><samp id="i5pbu"></samp></span></cite>
            1. <cite id="i5pbu"><form id="i5pbu"></form></cite>

              <video id="i5pbu"><menuitem id="i5pbu"><em id="i5pbu"></em></menuitem></video>

              <rp id="i5pbu"><meter id="i5pbu"><p id="i5pbu"></p></meter></rp>

                <video id="i5pbu"><menu id="i5pbu"><option id="i5pbu"></option></menu></video>
                国产免费三级a在线观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影视资讯 - 朝露网
                當前位置 > 首頁 > 統計知識 > 常見問題解答

                十五、住戶調查(21)

                來源:國家統計局發布時間:2022-02-21 14:50

                  1 問:住戶調查包括哪些內容?國家統計局是如何開展住戶調查的?

                 

                  答:住戶調查是以住戶及其家庭成員為調查對象的數據搜集方法,因調查對象群體龐大,一般采用抽樣調查方式組織實施。國家統計局開展的住戶調查主要包括:城鄉居民的收支和生活狀況、農民工監測調查、農民工市民化監測調查、農村貧困監測調查、退耕還林(草)監測調查和農戶固定資產投資調查等。住戶調查如何開展,以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為例簡要說明。

                 

                  第一,調查戶是如何抽選的。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將所有人口按常住地納入調查范圍,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在全國31個省(市、區)抽選確定了1800多個調查縣(市、區)、16萬調查戶。這個調查規模可以使全國居民及分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抽樣誤差控制在1%以內。

                 

                  第二,調查數據是如何采集的。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基礎數據來源于調查戶記賬和調查人員入戶訪問。調查戶要將每天發生的現金和實物收支情況,比如工資、獎金、福利、津貼、出售農產品、購買商品、自產自用等信息,逐項登記在賬冊上。記賬時,調查戶要一項一項分開記清所有收支項目的數量、單位、金額。對于實物收入和消費,要按規定方法折算成現金收入和支出。住戶成員及勞動力從業情況、住房和耐用消費品擁有情況、家庭經營和生產投資情況、社區基本情況及其他民生狀況等資料由調查人員入戶訪問,使用問卷調查方式采集。

                 

                  每季度末,調查人員對調查戶的記賬數據和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編碼、錄入、審核,并直接上報國家統計局,由國家統計局直接匯總計算出全國居民的主要收支數據。

                 

                  第三,調查結果是如何使用的。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按時匯總發布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性支出、農村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等重要民生數據,為監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提供統計基礎,為農村貧困標準、最低工資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等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也為解決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調整民事賠償標準等民生問題服務。

                  

                  2 問:怎樣查找居民收支等數據?

                 

                  答:城鄉居民收支數據按季發布,可以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http//www.fjdaxiangstone.com/)季度新聞稿(具體發布時點請參考《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和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查找;包括居民收支狀況在內的其他居民生活情況數據還可以通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住戶調查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等渠道查找。

                 

                  3 問: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別是什么?

                 

                  答:從2013年開始,國家統計局正式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統一發布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按常住地區分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過去口徑存在差別。為了滿足政策制定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間仍推算發布農村居民純收入,但自2016年開始,不再推算發布農村居民純收入。

                 

                  農民人均純收入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區別是:從純收入中扣減了繳納的社保費用等轉移性支出和生活貸款利息等財產性支出。

                 

                  純收入:指農村住戶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所發生的費用后的收入總和。計算方法:純收入=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調查補貼-贈送農村內部親友支出。純收入主要用于再生產投入和當年生活消費支出,也可用于儲蓄和各種非義務性支出。“農民人均純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純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個地區或一個農戶農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可支配收入:指調查戶在調查期內獲得的、可用于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調查戶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計算公式為:

                 

                  可支配收入 = 工資性收入 + 經營凈收入 + 財產凈收入 + 轉移凈收入

                 

                  其中:經營凈收入 = 經營收入 經營費用 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 生產稅

                 

                  財產凈收入 = 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支出

                 

                  轉移凈收入 = 轉移性收入 轉移性支出

                 

                  4 問:住戶調查中的轉移性收入具體包括哪些

                 

                  答:住戶調查中的轉移性收入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惠農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經常性捐贈和賠償、報銷醫療費、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以及本住戶非常住成員寄回帶回的收入等。

                 

                  5 問:在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中,在收入中包含的“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在支出中包含的“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具體是什么含義?

                 

                  答:在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中,在收入中對城鎮住戶“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進行統計,對農村住戶按零處理。作為收入的一部分,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指的是住戶為自身消費提供住房服務的折算價值扣除折舊后得到的凈租金。由于大多數農村地區不存在住房交易市場,難以對其進行估值,一般認為農村居民房屋市場價值等同于當年的建房價格,折算后的凈租金為零。

                 

                  在支出統計中,城鄉住戶均使用“自有住房折算租金”概念統計,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包含該房屋的折舊。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屬于實物消費,不包括在現金消費支出中。

                 

                  6 問:如何統計居民人均食品消費量?

                 

                  答:居民人均食品消費量來源于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基礎數據主要使用記賬方式采集,調查戶每日按照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定的日記賬本和記賬要求將日常購買的食品消費數量記錄下來。如果是農戶,還要再加上農戶自產自用的食品,這些基礎數據經過審核后上報至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通過統一的數據處理程序加權超級匯總。其中,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費量是指居民在家消費的所有糧、油、菜、肉、蛋、奶、水產品等食品,在外飲食消費的食品一般記錄在“在外飲食”項目中,但只記錄消費金額,不記錄消費數量。

                  

                  7 問:統計年鑒中居民消費支出與居民現金消費支出的區別在哪里?

                 

                  答:住戶調查中居民消費支出可劃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共八大類。居民消費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現金消費支出,也包括實物消費支出。

                 

                  實物消費支出主要指居民從單位或雇主、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獲得的實物產品和服務,如單位免費或低價提供的工作餐,政府免費或低價給低保戶提供的住宿,過年過節慰問居民時發放的米面等。實物消費支出還包括居民自產自用的產品和服務,如居民在房前屋后種植的蔬菜、自己養殖的雞鴨等。

                 

                  8 問: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的劃分標準是什么?相關數據如何查找?

                 

                  答: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高到低順序排列,平均分為五個等份,處于最高20%的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組,依此類推為中間偏上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低收入組。

                 

                  自2013年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是居民按照收入五等份分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可通過國家數據發布庫、《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住戶調查年鑒》等方式直接查詢相關數據。

                 

                  9 問:生活性借貸款利息支出的口徑是什么?包括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嗎?

                 

                  答:生活貸款利息支出包括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和其他生活貸款利息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支出指住戶由于購買住房向金融機構貸款所支付的利息;其他生活貸款利息支出指住戶由于向金融機構申請汽車貸款、教育貸款以及其他消費貸款而支付的利息。

                 

                  10 問:住戶調查中居民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計算使用的什么方法?

                 

                  答: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指現住房產權為自有住房(含自建、自購住房等)的住戶為自身消費提供住房服務的折算價值扣除折舊后得到的凈租金。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的計算方法為:自有住房年度折算凈租金 = 自有住房年度折算租金–購建房年度分攤成本。自有住房年度折算租金主要是依據自有住房的市場估值和使用年限進行折算,而購建房年度分攤成本是按照購建房的價格和相應的年折舊率進行計算。由于大多數的農村區域并不存在住房交易市場,難以對其進行估值,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針對城鎮居民計算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需要注意,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是一種實物收入。

                 

                  11 問: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是如何測算的?

                 

                  答: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是根據每一調查戶的住房建筑面積,加權匯總得出調查戶的總建筑面積,再除以調查戶的加權匯總人口。該面積是當年城鎮居民實際居住的住房面積,無論該住房是何種房屋來源,均統計在內。

                 

                  12 問:全國和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怎么查找?

                 

                  答: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可以通過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http//data.stats.gov.cn/)年度或季度數據人民生活欄目查詢。2012年及以前的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可選擇相應表式直接查詢。2013年及以后全國及分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可用當年的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除以人均消費支出總額計算得出。

                 

                  13 問:怎樣理解基尼系數?全國居民基尼系數怎么查找?

                 

                  答: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的綜合指標。該指標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在20世紀初提出。社會中每個人的收入都一樣、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時,基尼系數是0。全社會的收入都集中于1個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時,基尼系數是1。現實生活中,兩種情況都不可能發生。每個人的收入有多有少,差距大時,基尼系數就高,差距小時,基尼系數就低。基尼系數是根據洛倫茨曲線,即收入分布曲線計算的。

                 

                  基尼系數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能預報、預警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國際上并沒有一個組織或教科書給出最適合的基尼系數標準。但有不少人認為基尼系數小于0.2時,居民收入過于平均,0.2-0.3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于0.5時差距懸殊。通常而言,與面積或人口較小的國家相比,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和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國家的基尼系數會高一些;經濟處于起步階段或工業化前期的國家,基尼系數要大一些;而發達經濟體特別是實施高福利政策國家的基尼系數要小一些。

                 

                  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可以通過歷年《中國住戶調查統計年鑒》的第七部分“其他數據”查詢,但沒有分城鄉的居民基尼系數。

                   

                  14 問:農村貧困監測調查內容和范圍?有關貧困方面的統計資料有哪些?

                 

                  答:農村貧困監測包括兩項調查:一是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調查范圍覆蓋全國,目的是反映全國和分省農村貧困狀況,樣本分布在全國所有市區以及三分之一的縣。二是國家農村貧困監測調查,調查范圍為農村貧困地區,目的是反映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貧困狀況,比較貧困地區農村與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情況。調查范圍為《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的14個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重點縣的農村地區。

                 

                  國家統計局通過《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住戶調查年鑒》“人民生活”章節中“農村貧困狀況”反映了1978年以來農村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情況。另外,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反映了當年全國農村貧困狀況、貧困地區農村貧困狀況、區域性貧困狀況等資料,迄今為止已出過2000-2011年、2015-今的版本。

                   

                  15 問:貧困標準經歷了幾次變化?近幾年農村貧困戶的標準是多少?在哪兒查詢?

                  

                  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貧困標準也會提高。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共采用過三條不同生活水平的貧困標準。分別是“1978年標準”、“2008年標準”和“2010年標準”。

                  

                  1978年標準”是一條低水平的生存標準,按1978年價格為每人每年100元。該標準基本能保證每人每天2100大卡熱量,但食物質量較差,主食中粗糧比重較高,副食中肉蛋比重很低,只能勉強果腹。

                  

                  2008年標準”是一條基本溫飽標準,按2008年價格為每人每年1196元。該標準在“1978年標準”基礎上,適當擴展非食物消費支出,基本保證實現“有吃、有穿”。

                  

                  2010年標準”是一條穩定溫飽標準,按2010年價格為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該標準與“兩不愁、三保障”相結合,是農村居民跨入小康的門檻,能滿足“吃飽、適當吃好”的穩定溫飽需求,還能滿足基本衣著、用品、水電、交通通訊等非食物需求,并能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到2020年底,我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2010年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由于物價水平變化,同一標準在不同年份需要進行年度調整,以確保其代表的生活水平不變。獲取農村貧困標準數據可以查閱《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

                 

                  16 問:歷年貧困發生率是怎么計算的?

                 

                  答:貧困發生率也稱貧困人口比重指數,指生活在貧困標準以下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會在《中國農村貧困監測報告》中公布。

                 

                  國家統計局利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按照全國統一的貧困標準,使用分戶收入和消費數據,先分省計算生活在貧困標準以下的人口比重,即分省貧困發生率。然后推算出分省貧困人口和全國貧困人口。根據全國貧困人口占全部農村人口的比重,進而測算出全國農村貧困發生率。

                  

                  17 問: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范圍是什么?數據如何發布?

                  

                  答:國家統計局開展了兩項與農民工有關的調查,一項是2008年開始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從輸出地農村的角度反映農民工的規模、流向和分布;另一項是2015年起開展的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化監測調查(簡稱農民工市民化調查),從輸入地城鎮的角度反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現狀以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情況。這兩項農民工調查共同構成了國家統計局農民工調查的有機整體,為制定農民工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農民工監測調查反映全國農民工規模、流向、分布、就業、收支、生活和社會保障等情況,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村地域,以省為總體,按照科學抽樣方法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村地區抽取約8500個村、8.5萬戶作為調查樣本。采用入戶訪問的形式,按季度進行調查。

                  

                  農民工市民化調查反映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工在城鎮就業生活、居住狀況和社會融合等基本情況,調查范圍是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地域,按照科學抽樣方法抽取了4萬多戶進城農民工樣本,由調查員使用手持電子采集終端(PAD),直接入戶面訪,每年10月開展年度一次性調查。

                  

                  2011年起,每年4月份左右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自20174月份開始,在報告中同時發布農民工市民化調查的結果。

                 

                  18 問:在統計時,農民工收入是納入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答:農民工群體并沒有簡單歸為城鎮居民或者農村居民。判斷居民的城鄉屬性主要是看居民是城鎮還是農村的常住成員,按照《國家統計局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方案》中的規定,判定常住成員的標準有三個:1.過去三個月或未來三個月居住時間超過一個半月的人;2.在外居住在工棚、集體宿舍、工作場所、帳篷船屋等且每月都回本住宅居住的人;3.本住戶供養的在校學生。因此,若該農民工是城鎮地區的常住成員,屬于城鎮居民,其收入納入城鎮居民收入;若該農民工是農村地區的常住成員,屬于農村居民,其收入納入農村居民收入。

                 

                  19 問:季度和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的農民工相關數據口徑是否一致?

                 

                  答:國家統計局每年1-3季度發布的是季度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和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收入兩個指標,4季度發布的是年度的農民工(含本地和外出)和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兩個指標。季度和年度指標是不同的。

                 

                  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季末在戶籍所在鄉鎮以外從業的農村勞動力。

                 

                  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月均收入:季度內在戶籍所在鄉鎮以外從業的農村勞動力所得的月均實際收入。

                 

                  農民工:指戶籍仍在農村,年內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包含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外出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外從業的農民工。本地農民工:指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以內從業的農民工。

                 

                  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農民工月均實際收入,包括農民工在本地從事非農活動和外出從業實際得到的總收入,包括勞動報酬和各種實物福利。應得未得的收入,不計算在內。

                 

                  20 問:農村家庭中在城鎮地區常住的子女,給家中寄送的錢如何統計?

                 

                  答:住戶的概念不等同于家庭,如果子女在城鎮地區常住,那么在農村住戶中就不包括該子女了,這個在城鎮生活的子女應作為一個城鎮的住戶進行處理。

                 

                  舉例說明:假如一戶農村家庭,兒子去城市務工,長期在城市居住,月工資收入為4000元,每月給家里的父母寄1000元。那么,寄給農村父母的1000元,應該作為農村父母的贍養收入記在轉移性收入中。子女的4000元收入是其工資性收入,給農村父母的1000元作為轉移性支出,將從子女的可支配收入中扣除。

                   

                  21 問:目前住戶調查中農民工在城市中的部分收入和消費,是不是有可能被遺漏?

                 

                  答:從2013年起,國家統計局采用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制度采集數據,實現統一抽樣,并按在地原則進行統計,尤其是對家在農村又常年外出的農民工,其收支情況由原來在農村戶籍地向其家人調查,改為在常住地向其本人直接調查,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在城市中常住的農民工的收支情況。 

                相關附件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國家統計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57號(100826)
                京ICP備0503467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142號
                網站標識碼bm36000002  聯系方式:010-6878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