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i5pbu"><legend id="i5pbu"><strong id="i5pbu"></strong></legend></output>
        1. <b id="i5pbu"><tbody id="i5pbu"><label id="i5pbu"></label></tbody></b><rt id="i5pbu"><optgroup id="i5pbu"><acronym id="i5pbu"></acronym></optgroup></rt>
        2. <cite id="i5pbu"><span id="i5pbu"><samp id="i5pbu"></samp></span></cite>
            1. <cite id="i5pbu"><form id="i5pbu"></form></cite>

              <video id="i5pbu"><menuitem id="i5pbu"><em id="i5pbu"></em></menuitem></video>

              <rp id="i5pbu"><meter id="i5pbu"><p id="i5pbu"></p></meter></rp>

                <video id="i5pbu"><menu id="i5pbu"><option id="i5pbu"></option></menu></video>
                国产免费三级a在线观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影视资讯 - 朝露网
                當前位置 > 首頁 > 統計知識 > 常見問題解答

                五、國民經濟核算(17)

                來源:國家統計局發布時間:2022-02-21 15:48

                  1 問: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如何進行核算的?

                 

                  答:國內生產總值(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最終成果。

                 

                  1. 生產法是從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創造新增價值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即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生產法核算公式:GDP=Σ各行業總產出-Σ各行業中間投入

                 

                  2. 收入法是從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形成收入角度來反映核算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收入法核算公式: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

                 

                  3. 支出法是從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單位核算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部分。

                 

                  支出法核算公式:

                 

                  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理論上,通過三種不同方法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結果應當一致,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資料來源不同,不同計算方法所得出的結果會出現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統計誤差,統計誤差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允許存在。

                 

                  2 問:我國如何核算季度GDP

                 

                  答:我國季度GDP核算是采取分行業核算的方式,即先核算《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各行業的季度現價增加值和不變價增加值,再分別加總得到季度現價GDP和不變價GDP。季度現價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增加率法、相關價值量指標推算法以及利用不變價推算現價等方法。季度不變價增加值核算主要采用價格指數縮減法和相關物量指數外推法。具體核算方法可以參考每季度發布的季度核算說明。

                  

                  3 問:季度和年度國民經濟核算的數據如何查找?

                 

                  答:季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季后15日左右在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www.fjdaxiangstone.com)、《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具體日期參考當年《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季度GDP最終核實數于隔年1月份在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http://data.stats.gov.cn/)、《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對于19921季度以來的季度GDP數據時間序列,可以通過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進行查詢。

                 

                  年度GDP初步核算數一般于次年120日左右,在年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上發布。年度GDP最終核實數于隔年的1月份,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以公告的形式發布;同時,年度GDP最終核實數還在隔年的《中國統計摘要》和《中國統計年鑒》上發布。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將同步更新年度GDP最終核實數,并提供歷史數據。

                 

                  4 問:GDP增長率是如何計算的?

                 

                  答:GDP增長率通常指的是GDP不變價增長速度,它等于當期的不變價GDP除以上年同期同基期不變價GDP再減去100%。其中,我國不變價GDP采取分行業核算的方法,即先核算各行業不變價增加值,再將各行業不變價增加值加總得到不變價GDP。不同行業的不變價增加值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物量指數外推法、價格指數縮減法等,具體核算方法可以參考年度和季度核算說明。

                 

                  5 問:為什么要對GDP進行修訂?

                 

                  答:對GDP數據進行修訂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世界各國GDP數據都不是一錘定音,一次核算就固定不變,必須根據更加完整、可靠的基礎數據不斷修訂。

                 

                  GDP數據需要大量的基礎資料進行核算,基礎資料獲得的越充分、質量越好,GDP數據的準確性越高,越能比較好地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GDP初步核算時,各國主要利用進度統計資料,采用相關指標推算的方法進行,是因為初步核算數據通常更注重時效性,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基礎資料的完整性、詳細性和可靠性。當之后獲得了比較健全的基礎資料時,就需要對以前核算的GDP數據進行修訂,使其更加準確地反映經濟發展實際情況。

                 

                  此外,GDP核算的某些概念、分類和計算方法的變化往往引起GDP數據的變動,如果不對歷史數據做相應的修訂,這些概念、分類和計算方法變化前后的GDP數據就失去可比性和一致性。比如,全國經濟普查提供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基礎資料,利用這些資料計算出來的GDP數據與利用經常性資料來源計算的 GDP數據往往有一定的出入,就需要對一定時期的歷史數據進行修訂,以保持相應時期的 GDP數據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6 問:二手交易是否計入GDP?

                 

                  答:二手交易的增值不計入GDP,但為完成二手交易所提供的服務價值計入GDP。以房產銷售為例,二手房的增值不計入GDP,因為此活動并未創造新的生產成果;但是中介機構(如果有)提供的信息咨詢服務要計入增加值,因為這部分服務具有其相應的產出與價值。

                 

                  7 問:投入產出表應該如何查找?

                 

                  答:全國投入產出表(或投入產出延長表)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查找:一是出版物《中國投入產出表》。可查詢1987年以來逢2、逢7年份的全國投入產出表,資料較為豐富。二是在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的“國民經濟核算”章節,可查詢1987年以來逢2、逢7年份的全國投入產出表,逢0、逢5年份的全國投入產出延長表。三是國家統計數據發布庫。可查詢2002年以來的全國投入產出表和全國投入產出延長表。具體鏈接如下:http://data.stats.gov.cn/

                 

                  8 問:年度GDP數據發布后,需要對季度數據做什么樣的調整?如何調整?

                 

                  答: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中國季度GDP核算分為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通常,年度GDP最終核實后,要對季度數據進行修訂,稱為常規修訂;在開展全國經濟普查,發現對GDP數據有較大影響的新的基礎資料,或計算方法及分類標準發生變化后而對年度GDP歷史數據進行修訂后,也要對季度GDP歷史數據進行相應修訂,稱為全面修訂。

                 

                  中國目前對季度GDP數據修訂的方法是比例銜接法,即利用年度基準值與年內四個季度匯總數的差率調整季度數據的方法。主要步驟是:首先利用比例銜接法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現價和不變價增加值分別進行銜接,將銜接后的現價和不變價分行業增加值分別加總得到GDP和三次產業的現價和不變價數據。

                 

                  9 問:在哪兒能查到“中國居民儲蓄率”,該指標如何計算?

                 

                  答:我局未發布“中國居民儲蓄率”,但居民儲蓄率可通過“中國資金流量表”相關數據計算,具體公式如下:

                 

                  居民儲蓄率=住戶部門總儲蓄 / 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

                 

                  其中,住戶部門總儲蓄=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住戶部門最終消費

                 

                  10 問:在哪兒可以查到我國總產出數據?

                 

                  答:分行業總產出數據暫未公布。有關年度的投入產出表中可以查到該年度分產品部門總產出數據。

                 

                  11 問:第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如何計算?

                 

                  答:三次產業貢獻率是指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等于各產業增加值增量與GDP增量之比。增加值增量均按不變價格計算。這就要求計算增量的前后兩個年份應該是以同一個年份為不變價基期的,這樣才能保證兩個數據的可比性。我國自開始核算國內生產總值以來,共有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9個不變價基期,因此計算三次產業貢獻率時也應采用分段基期

                 

                  12 問: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貨物進出口三個數據之間有何差別?

                 

                  答:按支出法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分為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我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順(逆)差等指標。在使用這些數據時,需要注意分清各指標之間的差別。

                 

                  1. 最終消費支出中的居民消費支出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差別。

                 

                  居民消費支出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對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支出,包括以貨幣形式購買的貨物和服務支出,以實物收入方式獲得的貨物和服務消費,自產自用的貨物價值,銀行中介服務支出,保險服務支出、自有住房服務支出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

                 

                  二者主要差別表現在:一是銷售給居民的零售額包括了城鄉居民建房用的建筑材料,而居民建房支出是投資,不屬于消費。二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不包括服務性消費,例如教育服務、醫療衛生服務、文化娛樂服務、自有住房服務、金融保險服務等,而居民消費支出包括對這些非物質性服務的消費。三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不包括農民自產自用的農牧產品,而居民消費支出則包括對這些產品的消費。

                 

                  2.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與固定資產投資的差別。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減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固定資產是通過生產活動生產出來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資產,不包括自然資產、耐用消費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資產投資是指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數據是核算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的主要基礎資料來源。二者主要區別表現在: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土地購置費,舊設備購置費、舊建筑物購置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不包括這些內容。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城鎮和農村非農戶500萬元以下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包括這部分投資。三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礦藏勘探、計算機軟件等知識產權產品的支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包括這方面的支出。四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房地產開發商的房屋銷售收入和房屋建造投資成本之間的差額,即商品房銷售增值,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則包括這一內容。

                 

                  3.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與海關統計的貿易順(逆)差額的差別。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中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是指貨物和服務出口減貨物和服務進口的差額。出口包括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或無償轉讓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進口包括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或無償得到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核算的資料來源是外匯管理局編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海關統計的進出口貿易是指實際進出口我國國境的各種貨物總金額。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與海關統計的貿易順(逆)差額主要區別表現在,一是統計范圍不同,海關統計的貿易差額只包括貨物貿易差額,不包括服務貿易差額。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既包括貨物貿易差額,也包括服務貿易差額。二是計價方法不同,海關統計的貨物進口是按到岸價格計算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中的貨物進口是按離岸價格計算的。貨物到岸價格和離岸價格之間存在運輸費用和保險費用等方面的差別。

                 

                  綜上所述,不能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貨物進出口三個統計數據直接套用或等同于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13 問:國民經濟核算時,餐飲業營業額是如何計入GDP的?

                 

                  答:餐飲業營業額主要用于生產法GDP核算。核算過程中,首先根據餐飲業營業額核算餐飲業總產出,然后從中扣除中間投入,得到餐飲業增加值。

                 

                  14 問:沒有法人資格的分公司的增加值是計入總公司所在地的地區生產總值,還是計入該分公司所在地的地區生產總值?

                 

                  答:地區生產總值核算采用在地原則,對于滿足產業活動單位條件的分公司,其增加值應計入分公司所在地的地區生產總值。統計部門在經濟普查年度各省區市地區生產總值核算中,利用普查獲取的產業活動單位信息,在先按法人單位進行初步核算的基礎上,將產業活動單位增加值調整到其實際經營地的地區生產總值中。對于非經濟普查的常規年度,在無法獲取詳細的產業活動單位信息時,利用上一個經濟普查年度的相關比例,對按法人單位核算的初步結果進行相應調整,以得到符合在地原則的核算結果。

                 

                  15 問:GDP核算中的居民服務消費和住戶調查中的服務性消費有什么區別?

                 

                  答:GDP核算中居民服務消費是以住戶調查居民消費支出細分類數據為基礎,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則進行適當完善和補充得到。與住戶調查居民服務性消費的主要差別有以下三方面:1.對部分貨物消費項目中所含有的修理服務按照投入產出表的相應比例進行了測算,將其調整為服務消費;2.根據GDP生產核算數據補充計算了住戶調查中不包含的居民金融中介服務和保險服務消費支出;3.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估算方法不同。

                 

                  16 問:房地產業增加值中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增加值如何計算?

                 

                  答:自有住房服務的增加值等于自有住房服務的產出減去中間投入。自有住房服務的產出即自有住房服務的價值,由于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沒有發生實際的租賃行為,也不存在實際市場價格,因此需要虛擬計算其服務價值。目前世界各國會根據本國國情采用不同方法核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主要分為租金法和成本法。租金法,是指利用租用可比大小、位置、質量和類型的房屋所支付的租金來核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的方法。成本法,是指用當期自有住房的成本來核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的方法,自有住房的成本包括折舊、維修維護費、資金成本和房產稅等,并根據住房可能獲得的收益進行相應的調整。

                 

                  目前,我國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采用成本法核算,按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核算。其中,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的核算方法是,首先利用城鎮住宅單位面積造價和建筑面積等資料測算出全國城鎮居民住房總價值,然后按使用年限計算住房折舊,再加上修理維護費、物業管理費等中間投入,得到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即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總產出。農村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的核算方法類似,只是住房折舊率因城鄉住房質量不同而有所差別,且沒有物業管理費。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增加值,只包括了住房折舊價值,不虛擬計算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

                 

                  17 問: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如何進行?

                 

                  答:從核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全年數據起,我國開始正式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省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由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組織和實施,各省(區、市)統計局參與核算方法研究和數據核算工作,依據統一的核算方法,按照基礎數據搜集、集中統一核算、核算結果反饋三個主要業務流程,共同核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與全國數基本銜接。市、縣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由上一級統計部門參照國家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施方案自行開展。

                 

                相關附件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國家統計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57號(100826)
                京ICP備0503467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142號
                網站標識碼bm36000002  聯系方式:010-68783311